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过去50年中国有15%的冰川消失

    来源: 财经网  2021-11-28 18:38:52

财经网讯 “中国总共有5万2千条冰川,但是8千条冰川也就是15%的冰川已经消失了,所以目前中国的冰川剩余4万6千多条。全球变暖对全球的冰冻圈快速消融是直接的影响,但是冰冻圈变化以后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研究冰川冻土发展到今天,冰冻圈科学,不但要看自然的过程,冰冻圈如何退缩,而且我们也要分析研究冰冻圈影响和冰冻圈的服务功能、人文地缘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极快速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在第十九届《财经》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康世昌

康世昌表示有几项数据需要注意,过去20万年80万年乃至100万年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来没有超出300个PPM,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412个PPM。过去100万年的甲烷气体没有超出800个PPG,目前已经两倍多,达到1890个PPG。此外,温室气体氧化亚氮也在急剧升高。今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史无前例的,至少过去100万年是没有的。

他还指出,从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辐射强度它的变化量能够达到2.16,人类排放总共达到2.72,包括甲烷等等,很多人就会说地球气候的冷暖波动是因为太阳造成的,但如果从1750年以来看太阳辐射的变化,它是-0.2,它跟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是一个量级,所以目前的全球变暖是因为我们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康世昌介绍到,冰冻圈指的是我们有南北极的冰盖、积雪、冻土、冰川,北半球冰冻圈的范围占了北半球陆地面积的一半。气候变暖对冰冻圈从全球角度来说,会对几十亿人的生存环境带来影响。一组数据需要注意到,全球的冰川从1971年到2009年每年的物质损失是226个Gt,但是过去十年这个数字已经升高到290,也就是说冰川退化在加速。目前,中国的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18%,物质平衡也在快速减少,包括格陵兰、南极冰盖的物质全都在损失,特别是南极的冰架进入海洋,崩解,也是导致海平面升高。

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冰冻圈变化能够引起能量循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等。举个实际的例子,全球变暖以后冻土里面有大量的碳,这个碳会释放出温室气体,这个温室气体又会导致大气的增温,这是正反馈作用,升温速度越快冻土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这当然是自然过程,我们在双碳里也需要认识到自然过程里未来会加速释放温室气体。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康世昌:感谢主持人,非常感谢财经杂志给我这次机会和观众们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冰川积雪的消融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我的报告是从自然角度看待目前全球正在发生的快速变化,跟昨天和今天讲的话题略有差异,一开始财经的人跟我联系的时候我很忐忑,我说对于金融各个方面了解非常少,但是要说全球变暖和冰川变化我了解比较多,我的题目叫观冰释暖、环宇速变。我的PPT比较多,我尽量把速度加快,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叫康世昌,来自中科院,我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冰岛为冰川举行葬礼,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死亡,左下图能看到这是1986到2019冰川的消融非常巨大,冰川的面积急剧缩小,冰岛举办这么一个冰川葬礼,我和同事商量,咱们过去50年有多少冰川死亡,请大家记着这个问题,我最后给大家回答。

全球变暖是我作为冰川学家觉得毋庸置疑的,这是珠穆朗玛峰,大家比较神往的地区,珠峰是世界之巅,2021年的珠峰绒布冰川范围和2007年的对比减少了,大家会认为变暖可能是城市化各种原因,但是珠峰这个地方没有城市居民,原因很简单,就是全球变暖。2015年我在飞机上翻中国日报杂志的时候照了这个照片,China aids fight against warming,双碳目标30达峰60中和,首先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这个图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科学家会说地球在历史上温度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在冷暖波动,最左边一直延伸了地球5亿年历史,我给大家看的这个区间是过去100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气候适宜人类才得以发展,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发展,中国五千前创造了很多文明,人能吃饱饭,能进行艺术的创作。过去一万年到现在如果按照我们对未来的预估评估,它已经超出了过去100万年的变化,地球确实处在一直的变化中,但是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在非常平稳的,未来极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超出过去100万年任何时候的气候升高。

再往下看这个图,这个图是我们在南极钻取的冰,我们叫冰系统,过去20万年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来没有超出300个PPM,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412个PPM,即使过去80万年乃至100万年,地球的温室气体没有超出300个PPM,但是今天已经到达了412个PPM。第二我们的甲烷气体过去也是接近100万年,没有超出800个PPG,今天是1890个PPG,已经是两倍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也在急剧升高。今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史无前例的,至少过去100万年是没有的。

这时候就对气候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的气候系统从大气到地表到海洋包括了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壤圈,国际社会有一个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每隔五到十年就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做一个评估,最近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在今年8月份公布了,1880-2020年以来我们的气温已经升高了1.11摄氏度,从全球的图能看全球是一片红,这个红色指的是气温在急剧升高,我们的目标是1.5度、2.0度。从1850年以来特别是1975年以来我们这个气温上升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停歇的脚步。12个月气温都在升高,现在还没有超出1.5度的范围,刚才说全球平均是1.11度,但是陆地的升温要高于海洋,高海拔和极地的升温高于全球平均。

很简单,大家一直说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甲烷为什么导致全球变暖,地球有大气层的存在,所以我们有一个能量的生物质平衡,我们把这个平衡叫做辐射平衡,我们的能源来自于太阳,一部分停留在地表,一部分又反射回去,因为我们有大气存在,所以保持了平衡,让地球变成人类的宜居环境。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增多以后形成了温室效应,这个不复杂,大家去农村看一看温室大棚就会明确,太阳辐射能进到地球,有温室气体给它阻挡到地球内部或者地球表层,短波辐射很少就会逃逸到空间去,导致温度不断上升。

科学家改了一种定量化的描述,我们叫辐射强迫,我们从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辐射强度它的变化量能够达到2.16,人类排放总共达到2.72,包括甲烷等等,很多人就会说地球气候的冷暖波动是因为太阳造成的,但如果从1750年以来看太阳辐射的变化,它是-0.2,它跟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是一个量级,所以目前的全球变暖是因为我们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这个图上面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到现在一直在增加,它的辐射强迫远远高于自然界,自然界一般的辐射强迫是降低的,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主要是火山喷发,导致地球短暂的降温,这个降温1-2年,但是温室气体一直给我们正的辐射强迫导致我们持续升温。这个图是IPCC评估报告里说的,如果我们从1860年以来不考虑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我们仅仅以自然过程来看的话,就没有目前的升温,目前的升温是黑色的,如果把自然的影响和人类的影响同时结合在一起,我们这个升温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最后得出一句人类影响气候系统是非常清楚的。

下面我讲气候变暖对冰冻圈有什么影响。冰冻圈指的是什么呢,这是地球上的分布,冰冻圈指的是我们有南北极的冰盖、积雪、冻土、冰川,北半球冰冻圈的范围占了北半球陆地面积的一半,这是我放的图片,陆地冰冻圈里有冰川,有两个冰盖、积雪、多年冻土,还有大气冰冻圈、海洋冰冻圈。为什么冰冻圈比较重要呢,从全球角度来说,北极现在有400万人口居住,北极消融北极变化非常快,由于冰冻圈变化导致海平面影响,全球的海岸地带人口达到6亿8千万人,对海岸地带的人口变化非常大。还有高山去,比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高山区大概有6亿人居住。冰冻圈区域的变化会对我们几十亿人的生存环境带来影响。全球山地冰川和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高山区和北极南极地区。

大家可能对冰川比较感兴趣,这是我们的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站在珠峰的北坡脚下看到冰川,冰川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这下面就是冰川,这个冰川相当于是表性覆盖,你朝冰川往上走的话,上面有一些湖泊融化,再沿着登山路线走可以看到冰塔林,非常漂亮,它的高度可以达到30多米。从中国的范围来看,冰川退缩非常剧烈,这是天山乌鲁木齐一号冰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监测,同一条冰川分东支西支,但是后来冰川分开了,这个冰川在持续快速退缩。从去求来看,比如喜马拉雅的两条冰川,这是1978和1998年,冰川退缩,一般情况下冰川退缩以后在冰川前面形成一个湖,这个湖特别容易溃决,会形成冰川湖溃决洪水,这个洪水会对下游造成巨大的危害。

我们看看非洲乞力马扎罗冰川,上世纪初它的面积还有12平方公里,但是到现在只有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乞力马扎罗的冰川会很快消失。冰川是有生命的,我们在冰川上有一个物质平衡线,这个平衡线叫ELA,相当于一个企业收入了多少钱支出了多少钱,冰川收入的物质和支出的物质刚好处于零的位置叫冰川物质平衡线,这个冰川物质平衡线是变化的,如果气候态变化,气候变暖以后物质平衡线会升高,升高的线已经超出了一些小冰川最高的高度,这时候小冰川会完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物质入不敷出,就像一个企业入不敷出,小冰川是同样的道理,它就会消失。冻土退化,大家去青藏高原看不到冻土,我们去北极可以看到北极的地下有巨厚的冰,这些冰在河岸地带能看到那么多冻土,这些冰融化得非常快,比如北极西伯利亚有个小村子,由于冻土退化以后村子里的陆地一部分已经被毁坏严重。

全球的冰冻圈的变化。这是一个冰川的分布,这个图非常学术,我给你们看一看所有的这些物质平衡的变化,这上面有一条凌线,从上世纪以来所有冰川的物质都是负值,就像一个公司过去几十年的支出大于收入,一直在损耗,一开始冰川还有冰体的体积,但是现在一直在消耗物质,这是全球的状态。我给一个数字,全球的冰川从1971年到2009年每年的物质损失是226个Gt,但是过去十年这个数字已经升高到290,也就是说冰川不断在退化,而且这个退化在加速,中国的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18%,我们的物质平衡也在快速减少,包括格陵兰、南极冰盖的物质全都在损失,特别是南极的冰架进入海洋,崩解,也是导致海平面升高。

我列了一个数字在这,比如格陵兰冰盖过去十年每年能在大洋释放243个Gt的水量,从1992到2001年,早期到近期它的物质损失在加速,给海平面升高的贡献在增大,南极冰盖的消融也在逐步增加。我们的积雪可以很明显看到2005年以来都呈棕色,北半球的积雪范围和北半球的积雪物质全都在减少。我们冻土的温度在升高,特别是青藏高原,冻土的地温升高指明冻土在快速退化。对于海冰来说北极的海冰退缩非常剧烈,这里整个是一片红色,红色指面积减少,我们把右侧这条线叫做死亡曲线,海冰整个面积过去已经减少了1/3,冰量减少了1/4。看看今年的海冰的变化,北极2020年9月份它的厚度变化是史无前例的,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比较,它的范围和面积都是历史时期相对最小的。还有南极,南极的海冰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我总结一下,从上世纪以来海冰积雪在1970年以来快速减少,我们的冻土的活动层厚度减少,冰川的物质平衡也在急剧减少,特别是1970年以来非常明显。未来气候变化持续变暖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这是个预估,冰川的冰量减少,在高排放情景和低排放情景对比,蓝色是高排放情景,在低排放情景下未来有些地区会只剩目前的10%,有些地区剩20%,但是在高排放前景下剩余的冰川还能剩50%,未来的冰川变化取决于国际社会要采取什么行动。

冰冻圈变化有什么影响?这是我们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冰冻圈变化能够引起能量循环、水循环和碳循环等等。举个实际的例子,全球变暖以后冻土里面有大量的碳,这个碳会释放出温室气体,这个温室气体又会导致大气的增温,这是正反馈作用,升温速度越快冻土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这当然是自然过程,我们在双碳里也需要认识到自然过程里未来会加速释放温室气体。

海平面从今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冰川冰盖释放的水量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已经超出了海洋因为热膨胀而导致的升高,所以现在看来每年能够到3毫米左右,前期是2.3毫米,也就是说今天由于冰川冰盖的消融,海平面的升高也在加速。我们看看中国,假定海平面上升15米,因为格陵兰冰盖消失冰川消亡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5米,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就会有灭顶之灾。北极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中低维度的极端天气气候。大家不要认为北极离我们很远,跟我们没关系,事实情况是现在冬季的很多极端天气气候都是因为极地的快速变化带来的。

另一个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北极的航运。刚才我提到北极的海冰正在快速减少,北极的航道大规模开通,可以改变全球的贸易格局,对中国来说尤其有重大的影响。多年冻土退化,这次新冠病毒在北极已经发现了一些病毒,多年冻土退化以后这些病毒就会释放,早期的核工业废料也会释放,对建筑、海岸带有重大的影响,冰冻圈变化确实有很多潜在的风险,而且现在相当一部分去北极旅游到达北极点利用俄罗斯的破冰船,北极人类过多活动也会对北极造成潜在的威胁。看看中国,这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冻土,它对亚洲高山区有大量的影响,比如高海拔区域河流的发源地,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影响区域,这么大的区域都受到冰冻圈的影响。河西走廊90%以上的水资源是来自山区冰川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冰川很难可持续发展。冰川融水提供了农业水资源,但是有这些冻土灾害等等,在冰冻圈变化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灾害。还有冻土退化以后带来的影响,这是我们在青藏公路上看到的。

IPCC做了个评估,未来冰冻圈变化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水资源的利用量在减少,我们的洪水滑坡雪崩在增加,对生态系统也会带来影响,对我们的旅游比如雪冰旅游冰川旅游有负面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也有负面的影响,对文化服务也有负面影响。

所以在中国来说,至少全球变暖对全球的冰冻圈快速消融是直接的影响,但是冰冻圈变化以后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研究冰川冻土发展到今天,冰冻圈科学,不但要看自然的过程,冰冻圈如何退缩,而且我们也要分析研究冰冻圈影响和冰冻圈的服务功能、人文地缘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极快速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主要是分析冰冻圈的变化影响和适应,我们要站在人类圈的角度让冰冻圈的服务功能和价值发挥,但是要减少冰冻圈的风险。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对冰冻圈进行的描述,我们的冰冻圈科学论著获得了全国优秀教材的特等奖,我们教育培训方面也很好。

要结束了,但是我不会结束,中国到底有多少冰川死亡,8千多条,我们总共有5万2千条冰川,但是8千条冰川也就是15%的冰川已经消失了,所以目前中国的冰川剩余4万6千多条,非常感谢大家。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主办的“《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11月27日-2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聚焦“巨变下的共识重建”。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巨潮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

阅读延展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过去50年中国有15%的冰川消失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过去50年中国有15%的冰川消失

2021-11-28 18:38:52

吴尊友:控制疫情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吴尊友:控制疫情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2021-11-28 18:38:51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能否突破认知边界是人工智能行业变革的关键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能否突破认知边界是人工智能行业变革的关键

2021-11-28 18:38:50

美国前亚太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

美国前亚太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

2021-11-28 17:08:13

民生银行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无界卡”

民生银行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无界卡”

2021-11-28 17:08:13

最近更新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过去50年中国有15%的冰川消失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过去50年中国有15%的冰川消失

2021-11-28 18:38:52

吴尊友:控制疫情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吴尊友:控制疫情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2021-11-28 18:38:51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能否突破认知边界是人工智能行业变革的关键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能否突破认知边界是人工智能行业变革的关键

2021-11-28 18:38:50

美国前亚太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

美国前亚太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

2021-11-28 17:08:13

民生银行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无界卡”

民生银行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无界卡”

2021-11-28 17:08:13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穿越技术周期需要更多的技术探索和产业之间的合作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穿越技术周期需要更多的技术探索和产业之间的合作

2021-11-28 15:37:33

朱云来:增长挑战下的政策应对与共同富裕路径

朱云来:增长挑战下的政策应对与共同富裕路径

2021-11-28 15:37:32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智能化发展要做到人文世界、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智能化发展要做到人文世界、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2021-11-28 15:37:32

蔡昉:消除“996”等现象是“三赢”

蔡昉:消除“996”等现象是“三赢”

2021-11-28 14:08:15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 Berglof:全球价值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杠杆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Berglof:全球价值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杠杆

2021-11-28 14:08:12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构建以合作为主导的中美关系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构建以合作为主导的中美关系

2021-11-28 14:08:11

职场孤独症,来天聊聊天室缓解压力

职场孤独症,来天聊聊天室缓解压力

孤独是侵蚀心灵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不善言辞的职场新丁,很可能猝不及防地,便陷入到了职场孤独症中,这种孤独症,不仅影响...

2021-11-28 11:28:44

陈劲:大学科技定位要精准,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

陈劲:大学科技定位要精准,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

2021-11-28 11:07:27

快讯 | 好欢螺回应“顾客吃到虫卵”:商业诋毁时有发生,将启动核查依法维权

快讯|好欢螺回应“顾客吃到虫卵”:商业诋毁时有发生,将启动核查依法维权

2021-11-28 11:07:26

电子烟参照卷烟管理,行业凛冬将至?

电子烟参照卷烟管理,行业凛冬将至?

2021-11-28 06:37:51

超级毒株来袭,多国限制南非旅客入境,全球金融市场暴跌

超级毒株来袭,多国限制南非旅客入境,全球金融市场暴跌

2021-11-28 06:37:50

美的为何着急将库卡私有化?

美的为何着急将库卡私有化?

2021-11-28 06:37:49

女装巨头拉夏贝尔何以被申请破产清算?

女装巨头拉夏贝尔何以被申请破产清算?

2021-11-28 06:37:48

英国阶层固化比想象更严重,竟是因为英国人恋家?|魏城看英伦

英国阶层固化比想象更严重,竟是因为英国人恋家?|魏城看英伦

2021-11-28 06:37:47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率近60%,低收入国家仅4%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Barnett: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率近60%,低收入国家仅4%

2021-11-27 23:08:24

证监会整合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涉及27件规范性文件

证监会整合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涉及27件规范性文件

2021-11-27 23:08:23

贝恩投资私募股权(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全球供应链重塑或需要10年到20年

贝恩投资私募股权(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全球供应链重塑或需要10年到20年

2021-11-27 21:38:09

北大光华院长刘俏:碳中和投资至2050年或可高达255万亿元,需要更积极的宏观政策

北大光华院长刘俏:碳中和投资至2050年或可高达255万亿元,需要更积极的宏观政策

2021-11-27 21:38:07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主席孙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到拐点 会慢慢复苏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主席孙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到拐点会慢慢复苏

2021-11-27 21:38:06

黄益平:如果世界经济都开始复苏,中国出口速度可能会明显下降

黄益平:如果世界经济都开始复苏,中国出口速度可能会明显下降

2021-11-27 17:14:50

许善达:信息资本扩张为全球财富分配带来新挑战

许善达:信息资本扩张为全球财富分配带来新挑战

2021-11-27 15:46:33

于学军:大宗初级商品涨价引发的全球通胀短期内难以平息

于学军:大宗初级商品涨价引发的全球通胀短期内难以平息

2021-11-27 15:46:32

产经报道 | 国货蜂花迎“野性消费”,曾占护发素消费总量35%,专家称细分领域仍有增长空间

产经报道|国货蜂花迎“野性消费”,曾占护发素消费总量35%,专家称细分领域仍有增长空间

2021-11-27 11:07:45

中国太保联合瑞金医院打造互联网闭环医疗服务:太医管家连线上 瑞金医院接线下

中国太保联合瑞金医院打造互联网闭环医疗服务:太医管家连线上瑞金医院接线下

2021-11-27 09:49:16

快讯 | 欧加隆收购Forendo制药,拓展女性健康领域更多创新候选药物

快讯|欧加隆收购Forendo制药,拓展女性健康领域更多创新候选药物

2021-11-27 06:37:45